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中讲述的最为感人的神话传说之一。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女娃,十分乖巧可爱,被炎帝视为掌上明珠。女娃有个心愿,就是让父亲带她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看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没时间陪她,留女娃一人独自玩耍。有一天,女娃忍不住了,就背着父亲自己偷偷跑出去,划着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驶去。可没过多久,海上便起了风浪,巨大的海浪把女娃吞没了,她再也没有回来。炎帝十分伤心,只有哀悼思念心爱的女儿了。谁知女娃虽死,她的精魂却化作了一只小鸟,形似乌鸦,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的爪子,十分可爱,总是发出“精卫、精卫”的哀鸣,人们就叫它“精卫”了。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自己年轻的生命,生生地将自己与父亲分开。于是它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东海填平。从此,它便一刻不停地从它住的发鸠山上衔石子,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悲鸣,把石子树枝投下去。它衔呀,扔呀,成年累月,飞翔往复,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看见了精卫,它了解了事情缘由之后,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小精卫和它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它们还在做着……

  后人都被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恢弘的志向感动,一只小鸟敢于向大海挑战,不畏艰险。所以,现在人们常以“精卫填海”比喻按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相关链接】

  被“汪精卫”糟蹋的“精卫”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他。想是他也曾被“精卫填海“的故事感动过,所以选用笔名为“精卫”,希望自己在革命中向“精卫”一样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然而,汪精卫却是国共两党共同认定的汉奸,如果没有确凿的卖国“业绩”,显然不可能获此“殊荣”。1936年12月30日,汪精卫和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包括同年缔结的《日汪密约》和关于成立伪政权问题的换文,同意割让中国东北给日本,将蒙疆、华北、长江下游和华南岛屿,定为“日支强度结合地带”,由日军长期占领。同意伪军和伪警察由日本供给武器并加以训练。伪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和工农交通事业由日本控制,一切资源由日本任意开发,并且禁止一切抗日活动等。1937年7月29日,抗日初期,汪精卫就大肆鼓吹民族失败主义和亡国论。他在南京发表《最后关头》的讲话说:“我们是弱国,抵抗就是牺牲,牺牲的程度,我们要使每一个人,每一块地都成为灰烬。”

  总之,汪精卫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着实糟蹋了“精卫”的名字,是个名副其实的卖国贼。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