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人们往往对勇武率直、知错必改的廉颇和智勇双全、宽宏大量的蔺相如赞赏有加,但这样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人物,即赵惠文王。殊不知,正是他的知人善用成就了赵国的名将、贤相。文中对赵惠文王的描写虽用墨不多,却足以表现出他的形象特点,充分说明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贤明君主。
首先,赵惠文王用人不以出身贵贱为标准,而能唯才是举。蔺相如本来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可谓地位卑微,就连后来与之“同列”的廉颇都鄙视他“素贱人”,并且“不忍为之下”。而赵惠文王却不计较蔺相如的出身,当他从缪贤的介绍中得知蔺相如是“勇士”“有智谋”后,便马上召见蔺相如,经过交谈,印证了缪贤的评价,确信蔺相如有勇有谋,能不辱使命,于是当即委以重任,“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还被拜为“上大夫”。如此爱惜人才,重用有才之士,赵惠文王堪称
其次,赵惠文王善纳忠言,从谏如流。赵惠文王因秦王要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而左右为难之时,他能听取宦者令缪贤的推荐,召见蔺相如,并接纳了蔺相如的建议,“宁许以负秦曲”,在外交上争取了主动。在渑池之会前,赵惠文王由于“畏秦”,不想赴会。廉颇、蔺相如进谏:“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惠文王接受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意见,不顾个人安危,去赴渑池会。廉颇又提出为了断绝秦国扣留赵王作人质的念头,如果赵惠文王“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赵惠文王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在个人安危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赵惠文王能虚心听取臣下的谏说,以国事为重,确实难能可贵。
再者,赵惠文王对臣属宽容爱惜。廉颇“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有战功,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惠文王又将其拜为上卿。而宦者令缪贤曾经想叛赵投燕,这本是杀头之罪,而当缪贤知错悔改并“肉袒伏斧质请罪”时,赵惠文王宽宏地赦免了他。如此善待臣属,确实表现了一代
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和秦国长期抗衡,不仅因为有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勇将和贤相,更是因为有赵惠文王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