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首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的好诗

--------王安石<<葛溪驿>>赏析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赏析】

清代诗论家贺裳说:读临川诗,常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当其绝诣,实自可兴可观,不惟于古人无愧而已。”(《载酒园诗话》)《葛溪驿》就是这类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的好诗之一。皇佑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江西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诗中写他在驿站中看到的自然景物,引起乡思和岁时已晚的感觉,从而抒发对国事的感怀。

 

首联一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诗人描绘了一幅驿站秋夜难眠图: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但无论是月色还是灯光,都不是皎洁明亮,而是一片昏惨暗淡,表现出旅舍中的清寂冷落。这就为后面的抒情描写很好地渲染了环境气氛。

颔联“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为名句,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有三重不堪。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一不堪。古人云: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病中的乡思旅愁自当倍于常时,二不堪。句中“最觉”两字,诗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体察、品尝人间的苦果,自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深悲极痛,三不堪。对句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在这里,回到家乡只是梦境。但是,梦境的恍恍惚惚,一下子在遥远的异乡,一下子又回到家中,不但很合乎梦境的情况,而且这样表现怀乡的感情,比实写收到的艺术效果更好。

颈联“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是接前一联的意思来说的。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出句“坐感岁时歌慷慨” 接“风露早”,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对句“起看天地色凄凉”接“山水长”,写诗人于壮怀激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诗中写的岁时已晚,自然界是一片凄凉,引起作者悲歌慷慨,可见诗中的真正的含义不仅仅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主要还是写国事的艰难。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这种思想与他一生的政治作为,是一致的。

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以客行为线索,从乡思到忧时,既贯穿一气,又推转变化。前半写景,感觉真切,后半抒情,笔力充沛,是王安石七律中的上乘之作。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