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满眼风光北固楼——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 杨和平

宋宁宗嘉泰3年,公元1203年的六月,六十多岁的辛弃疾又重新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的三月,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是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词人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研读这首词,我们分析三个问题,分别是:作者登京口北固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和想看到什么。

第一个问题,作者登京口北固亭看到了什么。词中写所见之景的有两句。一句是“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只是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词人此时所见,会作何感想呢?另一句是“不尽长江滚滚流”。这一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看着这奔流不息的长江水,词人又会想到些什么呢?这两句写眼前所见之景的句子,从空间着笔,是诱发词人所想的落脚点。而写所想的句子,则从所见之景触发,从时间落笔。

第二个问题,词人面对眼前之景,想到些什么。词人写所感所想,一虚一实,先虚后实,但都在借古抒怀。第一处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此处写所想,没有联系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着眼于虚,从大处落笔,写“千古兴亡”。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纵观千古成败,往事悠悠,天地悠悠,思绪悠悠。第二处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写所想,着眼于实,落笔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就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从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也只有曹操和刘备才是他的敌手,曹操也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由眼前所见之景,想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必有所抒之怀,那么,这“怀”又是什么呢?孙权坐断东南,这与南宋形势极为相似。但孙权年少有为,从不停战,坚决抵抗,这又与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毫无振作形成对比。作者感叹“千古兴亡”之事,写孙权“坐断东南”之实,便是要批判南宋朝廷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表达渴望南宋人民奋发图强,北伐中原,恢复国家统一之愿。

第三个问题,词人想看到什么。辛弃疾是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既是一名爱国词人,也是一位金戈铁马的英雄。他出生的时候,中原地区即为金兵占领。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其终极一身的理想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渴望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因此,他一直想看到国家统一,看到国家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所以,词人在开篇第一句便表达了自己所见的愿望:何处望神州?哪里可以看到“我”梦想中的中原大地呢?眼前能见的,只不过是江南一隅罢了,广大的中原大地,都在金人的占领之中。

词人通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将眼前所见之景与脑中所想之史结合,借古抒怀,表达“坐断东南”“望神州”的心愿。

2013年07月20日

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