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切的寒蝉
柳永的《雨霖铃》首句是“寒蝉凄切”。在古代,蝉的名称有很多种。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到“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其中的“蜩”便是蝉。扬雄《方言》曰:“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可见不同的地域,所叫的名字也不一样。
另外,蝉的种类也很多。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也是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其中的“蟪蛄”就是一种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另外还有一种金蝉,被孙子写入了他的“三十六计”之一——“金蝉脱壳”中。
查《辞海》“寒蝉”条,有两个注解。注一曰:蝉的一种。注二曰:寒天的蝉。那么,哪种解释的比较合理呢?
如果把寒蝉解释成寒天里的蝉的话。那么,每到秋深天寒,蝉即不鸣。《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中记载:“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李贤注:“谓寂默也。《楚辞》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蝉寂漠而无声。’”故常以遇事不敢讲话比作寒蝉。由此生成了一个成语叫“噤若寒蝉”。可见,到了秋天,大部分蝉都已经停止了鸣叫,开始了生命走向消亡的阶段。
把寒蝉解释成蝉的一种,那么它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要小,青赤色。《礼记·月令》说:“﹝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周书》也说:“立秋之日,寒蜩鸣。”可见,寒蝉要等到秋天来到,天气转凉的时候,才开始鸣叫,并且它的鸣叫远不如夏蝉嘹亮,而是哀婉凄惨,因此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经常出现的意象,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比如晋朝陆云的《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北宋苏轼的《次韵程辅游碧落洞》:“抱枝寒蜩咽,绕耳飞蚊清。”欧阳修的《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诗:“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可见,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用寒蝉或寒蜩意象的非常普遍,通常表达悲戚之情,用于离别的感伤。
因此可知,“寒蝉凄切”中的“寒蝉”解释成蝉的一种应该更为合理。它在“清秋节”的时候,用悲伤凄切的鸣叫,唤起了词人心中淡淡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