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诗词歌赋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有些学生既读得懂古诗词的内容,也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去答题,可就是难得高分,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提高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率呢?我看,关键是要摸清答题套路——三步答题法。

一、答题前三看
1、看题目,知内容:许多诗歌的题目反映出诗歌的内容,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属于送别诗,王翰《凉州词》属于边塞诗。
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诗——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的黑暗,离乱的痛苦等;田园诗山水诗——寄情山水;边塞诗——建功报国的;送别诗——依依惜别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劝勉;闺怨诗——闺中怀人;生活杂感——惜盛今衰的感慨,借读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2、看作者,定风格:有些名诗人的风格已成共识,如苏轼、辛弃疾——豪迈,李清照、柳永——婉约,王维——恬淡优美,陶渊明——淡远闲静,等。若是他们的诗词,要心中有数。
此外,诗歌内容也可定风格,如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咏史诗——雄浑壮阔、讽喻诗——沉郁激愤,等等。
当然,看题目时也可以定诗歌的风格
3、看注解,定基调。有些注解提示写作背景,有利于我们了解作者写此诗的心情和目的,据此可知诗歌的感情基调。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可见,其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感情基调的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喜悦、欢快、离愁别绪、怀古伤今等。一些特殊的感情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等。
此外,注解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内容,如王昌龄《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白花香,欲卷朱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住所。
二、答题时三步骤
(一)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三形式】①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③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理解三要点】①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
现形象。②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③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展示诗歌的形象;
步骤二:概括形象具体特点;
步骤三:揭示作者情感,即形象的意义。
【解题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③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2.意境
【命题三形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理解三要点】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步骤三: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题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瞑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①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②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③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二)语言特色类
1、语言风格型
【命题三形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③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理解三要点】
①从诗歌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②掌握一些表示古诗歌语言风格或特点的术语,一般分为三大类:a、从语质上分,有朴素型的,如明白如话、清新淡雅、平淡自然等;有华丽型的,如简洁洗练、辞藻华丽、绚丽秀美等。b、从表意上分,有明快型的,如浅显明快、悠扬轻快;有含蓄型的,如含蓄凝练、直率奔放,隽永委婉、低回婉转、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③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抑郁、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为什么说是这种语言特色。
步骤三: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题示例】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请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②“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朴素自然。③诗人用这种清新明快的语言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2、字句锤炼型
【命题三形式】①某句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说明理由。②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③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指出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解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三)思想内容类
【命题三形式】①请分析或评价诗歌(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②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③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理解三要点】①评价思想内容,首先要明确构成诗歌内容的五个要素:写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深刻意义、塑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主题、流露了什么情感和思想倾向。②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③不要“拔高”或“套用”,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指出诗歌塑造的形象,
步骤二:说明作者表达的情感,
步骤三:诗歌孕含的思想意义。
在具体作答时,往往可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解题示例】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其中“遥隔楚云端”“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一句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表达技巧类
【命题三形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③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理解三要点】①明确表达技巧包括的三要素: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②明确三要素的具体内容,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屋言志;表现手法——烘托、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修辞方法——比喻、夸张、对偶等。③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所采用的方法。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步骤三: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或此手法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步骤一,指出表达技巧)。②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指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综合类
【命题形式】①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②某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③某联对前后诗句起了什么作用?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该词在诗中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步骤二:该词对突出主旨起了什么作用。
步骤三: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③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

三、答题后三查
1、查审题是否准确。
即对题干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答非所问,是否对症下药。
2、查答题是否遗漏。
即查答题要点(踩分点)是否齐全。
3、查表达是否流畅。
即查语言表达是否精炼,流畅,要做到言简意赅。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