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红楼梦研究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张晓琦
【内容提要】

《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合为一图。作者曹宣以太极盘为工具,根据干支本身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把代表了宝玉即顺治四子同母弟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设计成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之象,并通过小耗子偷香芋、龄官画蔷、金钏投井和“玉钗”等情节,对这个奇特构思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关键词】太极盘;玉带;金簪;龄官画蔷;金钏投井;玉钗

《红楼梦》是曹宣写自己的身世经历之作。他原本是顺治的皇四子的同母弟,生于1660年2月1日丙戌(本文日期均为农历),在1661年1月2日壬子被顺治立为太子,1月4日甲寅失去太子身份,顺治生母矫诏让康熙登上了大清皇帝的宝座(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怎么能成为大清皇帝呢),而他却由康熙保姆孙氏(出宫嫁给曹玺为妻)领到曹家成了曹宣「1」。这就是作者自称《红楼梦》为“满纸荒唐言”的根本原因。

“玉带林中挂”之谜

《红楼梦》作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谜语方法,就是通过一个太极盘来隐写历史上的许多日子。所谓太极盘,就是把一个圆分成12等分,并标上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再把这个12等分的圆配以先后天八卦方位图和河图洛书之数,或者和卦气图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就成了作者隐写具体的历史日期的有力工具。因为古人是用干支来计每个时辰、日子、月份和年份的,所以当把一个个具体的干支放到这个盘上相应的位置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表示每一个具体的时辰、日子、月份和年份了。如下图:



钗黛合为一图的文字说明是:“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毫无疑问,二人判词中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之语,就是对该图像的文字表述了。差别在于“雪下一股金簪”和“金簪雪里埋”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作为图像本身,无法传达出“金簪雪里埋”的意思。这就是说,文字中的“雪里埋”,在图像中只能通过“雪下现”来表达。

其中的“两株枯木”就是宝玉失去太子身份的日子即1661年1月4日甲寅日的隐语,也是他的太子身份的象征(因为若不是太子,就谈不上失去太子身份了),同时还是林黛玉之林姓的内涵。此日为什么可以用“两株枯木”来指代呢?甲五行为木,寅五行也为木。故这里的“两株枯木”是宝玉最后失去了太子身份的形象写照,如果宝玉真的当上了太子,就不能用两株枯木来隐喻这个甲寅日了。在60干支中,天干和地支五行都为木的除了甲寅还有乙卯。所以,当我们能够发现作者的谜语手法后,仅凭“两株枯木”之象就可以断定,它不是甲寅的隐语,就是乙卯的隐语。

为什么我要把这里的“两株枯木”,理解成甲寅日而不是乙卯日呢?因为作品中还有大量其他情节和细节来暗示这一点,下面只结合钗黛图像来就此给予简单说明。

《三命通会》卷一:“甲寅水,雨也。”从正五行的角度,甲和寅五行都为木。从纳音五行的角度看,甲寅和乙卯就是大溪水了,《三命通会》卷一:“甲寅乙卯大溪水。”这里并没有什么科学的道理可讲,古人就是这么规定的。正是在纳音五行的意义上,这里才会有了“甲寅水”的说法。而在60干支中,只有甲寅一个干支为“雨”。如乙卯水为露,壬戌水为海,癸亥水为百川,丙午水为月轮,丁未火为火光等。从宝玉被立为太子的壬子日,经过癸丑日,到他失去太子身份的甲寅,可以用一个山字来指代。因为,当我们把这三个日子放到太极盘的子位、丑位和寅位的时候,三个日子所在位置的一小段圆弧,就和三条直径的一部份形成了一个山字,而且还是一个横躺着的山字的形状。而此时甲寅在癸丑和壬子之上,也就是雨字在上,“横山”在下,于是就合成了一个雪字!这就是说,“雪”在《红楼梦》中是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也就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指代符号,在上述谜语手法中也就是在古代的相关文化知识领域中,“雪”只能是壬子、癸丑和甲寅这三个干支的隐语了。因为宝玉被立为太子之事并没有在史书中得到记载,在这个意义上,宝玉的太子身份就是“空”了,这就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内涵。

在古代算命术中,有天干化合的说法:甲己合土,乙庚合金,丙辛合水,丁壬合木,戊癸合火。现在根据这个原理,把昭告天下康熙为太子的1661年1月8日戊午日和康熙登基的1月9日己未日「2」,分别放到太极盘的丑位和寅位,与3日癸丑和4日甲寅合在一起(以此来表示康熙的这个皇位原本是属于宝玉的);把太宗登基的9月1日庚午放到太极盘的酉位,和他登基的4月11日乙酉日合在一起,把太祖登基的1月1日壬申日放到亥位,和顺治登基的丁亥日合在一起,把顺治登基的10月1日乙卯放到卯位,把宝玉被立为太子的壬子日放到子位,把宝玉的生日丙戌日放到戌位,于是就形成了太极盘的下半部即一个半圆的形状。这个半圆好比一张弓的形状,这就是元春画面上的那张弓的内涵了。让这个半圆旋转180°,就是钗黛之图中“又有一堆雪”的内涵了。这个半圆又像一个馒头的形状,因此就是馒头庵的内涵了。现在我们可以明白,它们都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指代符号。

为什么会产生上述解谜思路呢?当作者要想把自己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确凿无误地表现出来的时候,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能代表他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和太祖、太宗、顺治、康熙四人登基的日子以及与大清皇位有关的日子联系在一起来进行构思。这就好比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一样,如果一个镜头是两个青年男女接吻,接下来的镜头是两个人一起哄一个婴儿,我们就会得出他们已经结婚了的结论。同样道理,如果把代表宝玉太子身份的日子,与能代表大清皇位的日子连在一起来构思故事情节,自然也就能够暗示出宝玉的皇位继承人的身份了。这种方法就是《红楼梦》两个最为重要的谜语方法中的十二钗连接法「3」。

而“一围玉带”之象的内涵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把这个壬子日和甲寅日重新组合一下,可以分别组合出壬寅和甲子来就是让壬子中的“壬”和甲寅中的“寅”组合在一起成为壬寅,让甲寅中的“甲”和壬子中的“子”组合在一起成为甲子。把这四个干支都放到太极盘上,按照干支表的顺序把太极盘的十二个位置放满,从壬寅到甲寅为一圈(其次序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从壬子到甲子也是一圈(其次序是: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二者取其一,不妨取从壬子到甲子,就是“一围玉带”之象了:让太极盘立体地平行于地面地悬于半空中,太极盘这个园圈本身就好比“一围玉带”了。从壬子到甲子中经甲寅(在太极盘的寅位用从地到半空中的两株枯木代表甲寅),自然就是“玉带林中挂”了!

由此可以发现,若林黛玉和薛宝钗分而论之,壬子日就是指代林黛玉,甲寅日就是指代薛宝钗了。若合而论之,就是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相合,这就是钗黛合一的内涵了。所以所谓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天作之合,只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隐语,而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则是宝玉失去了太子身份的隐语。因此,写宝钗实际上就是写黛玉,用脂批的话来说,就是“钗黛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所以又有了“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说法。现在我们可以明白,这个说法的真正内涵是:宝玉的只在幻梦中存在过,也好比在仙界中存在过的太子身份,到底还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用壬子日来指代林黛玉的构思很多。比如元宵节后宝玉讲了一个小耗子腊七偷香芋的故事,就是把这个壬子日比作小耗子来打趣林黛玉的。就是说,在六十干支中,能与鼠发生关系的干支共有五个,即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和壬子。从天干的五行之数的角度来看,其中最小的“小耗子”就只能是壬子了「4」。所以,我们只要能发现宝玉讲的这个故事是暗指某年的腊七,自然就应该想到这个腊七指的是壬子日了。那么我们接着就会发现,之所以把这个1月2日用腊七来隐写,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1661年的12月7日即腊七为壬子日。在1605年到1770年的160多年之间,只有1661年和1723年的12月7日为壬子日。这就为作品所隐写的历史事件在时间上划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再结合作品中给予的其他方面的交代,就不难把时间确定在1661年了。第二个原因是,用十二钗连接法,把太祖登基的1月1日、太宗登基的4月11日、顺治登基的10月1日和宝玉被立为太子的这个1月2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月份是4-1+10-1=12月,日子是11-1-1-2=7日,于是这个1月2日就变成了12月7日了!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宝玉在讲故事前先是闻黛玉袖子中发出阵阵幽香,而黛玉却说“冬寒十月,谁带什么香呢”。因为这个故事是在写宝玉的顺治皇位继承人身份,所以必然要突出顺治定鼎的这个10月1日。这里“冬寒十月”的说法,就是为了突出这个10月1日而故意设计出来的。否则按正常逻辑,作者是不可能让黛玉这样绝顶聪明的人物在元宵之后竟然说出“寒冬十月”的话来的。而作者之所以设计这个小耗子们为了熬腊八粥而在腊七偷香芋的故事,是因为佛经上有这样的记载:释迦牟尼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静坐苦思,终于在12月8日凌晨悟道成佛,修成正果。作者想用这个典故来暗示和类比:能悟出《红楼梦》是写宝玉在壬子日被立为太子之事这一点,也就是发现了一部红楼的核心秘密,也就好比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一样了!

又比如黛玉生日为2月12日,这是扣曹宣的花朝生日。但黛玉生日时演的吉庆戏文,第三出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并说众人都不知。这是因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出戏文。《周易》:“上六,冥升。”这里的冥升是虽昏暗不明犹欲上升的意思,是讲升卦最后一爻的。这是作者把这个2日壬子当成了升卦的上六爻的结果。因为据卦气图推算,此日为临卦的六五爻。而按照卦气图的顺序,升卦的上六爻,和其后的临卦的初九爻、九二爻、六三爻、六四爻和六五爻,又可重新排列成升卦。此时原来的升卦的上六爻,就变成了重新组成的升卦的初六爻,原来的临卦的六五爻,就变成了重新组成的升卦的上六爻了。

那么,“金簪雪里埋”也应该是从壬子日和甲寅日的联系中来构思,并把重点放到甲寅日,才合乎“钗黛合一”的逻辑。事实正是如此。
“金簪雪里埋”之谜

在作品中明确提到金簪字样的情节有两个,都在30回。一个是金钏对宝玉说的话:“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难道也不明白?”另一个是龄官用金簪在地上画蔷字,即所谓的“龄官画蔷痴及局外”。先看后一个情节:

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

毫无疑问,在60干支中,按照“一直一画”的“方才下笔的规矩”去写,只有甲寅这个干支才为18笔。就是说,只要是“一直一画”地算,甲字就是6笔,寅字就是12笔,甲寅就是18笔。按照这个规矩,60干支中,只有甲寅一个合乎18笔的条件。而薔字按照这个规矩去写,才正好为18笔。否则按照平常的笔画规矩算,即便草头部分按照古代可以分成两部分来写的写法算为3笔,总共也才是17笔,就是说,蔷字怎么也写不出18笔来。综上,薔字18笔,若是在暗指具体日子的干支的话,就只能是指的甲寅日了。

现在还需要更进一步证明贾蔷就是这个甲寅日的隐语。

玄武门之变是唐代争夺帝位继承权的一次重要事件。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6月4日杀建成和元吉于玄武门,史称“玄武门之变”。

从事理上说,顺治传位于宝玉,而康熙在奶奶的矫诏之下登上大清皇帝宝座,这一隐秘与玄武门之变属于同一性质的事件,均为帝位之争。故作者若以玄武门之变来影射现实生活,以古喻今,便在情理之中。从数理逻辑上说,康熙替代宝玉成了太子之事,应该能变成6月4日才更有说服力,才能更准确地把那些无法直说的历史事实暗示出来。在《康熙实录》的记载中,顺治是1661年1月6日立康熙为太子的。现在把这个日子和顺治登基的10月1日、宝玉的生日2月1日、宝玉失去太子身份的1月4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月份是10―2―1-1=6月,日子是1+1-4+6=4日,结果康熙替代宝玉成了太子的这个1月6日就变成了6月4日!从具体物象上看,传说玄武之神为龟蛇合体,《后汉书·王梁传》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古人以苍龙、朱雀、白虎和神龟四物分别象征春夏秋冬。顺治十月一日定鼎燕京,正值冬季之始,故其帝位可用神龟来象征。以十月为岁首,则康熙继位的一月就成了四月即巳月,巳十二生肖为蛇,故龟蛇合体便成了康熙继承帝位即合两朝皇位于一体的绝妙喻体。

综上,玄武门之变这一历史事变就能十分确切和具体地影射顺治帝位继承权之争而排除了太宗帝位继承权之争、康熙帝位继承权之争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为了避康熙玄烨名讳,在康熙朝将皇宫后门的玄武门改成了神武门,这一点本身就含有“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以古射今,本身就暗示了作品所隐写的皇位之争是顺治帝位的继承权。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第117回中是如何写出了“玄武门之变”的。邢德全讲了一个元帝庙即玄帝庙也就是玄武庙失盗的笑话:土地说元帝身后的两扇红门不好,改成墙就好了。结果龟将军自告奋勇用自己的身体垫住门口当墙。可是仍然丢东西。众神将便把土地叫来问缘由。土地用手一摸龟将军说:“我打谅是真墙,哪里知道是个假墙!”惹得众人大笑。这个笑话表面上看仅仅是取笑贾蔷而已。其实不然,这其中大有文章。不难悟出,玄武庙中的门在夜里暗中换成龟将军这件事本身正扣“玄武门之变”之旨,这才是这个笑话的真谛!而在这个故事中,贾蔷就成了龟将军,成了“玄武门之变”的内涵。

再看太祖、太宗和顺治三人登基的五个日子,与宝玉作为太子的1月2日和3日,这七个日子之和是45:1+1+11+26+1+2+3=45。45是洛书之数的总和。河出图,洛出书,向来是古代帝王受之天命的征兆,如《周易.系辞》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以这个甲寅日就好比背负洛书的神龟一样了(这就是《芙蓉女儿诔》中“龟呈洛浦之灵”的内涵),也就成了龟将军即“贾蔷”了。所以作品中有个人物就名吴贵,谐音就是“乌龟”,说他媳妇被爬过墙的妖怪吸去精死了。这是指作为太子的宝玉流落曹家成了曹宣。曹宣的生日为花朝,可用1662年2月15日己未日来表示(因为古代关于花朝的说法主要有2月2日、2月12日和2月15日三种)「5」。在古代算命术中,甲木克己土为夫,己土为甲木所克为妻。所以甲寅日(可指代宝玉的太子身份)为吴贵为“假墙”,己未日(可指代宝玉的曹宣身份)就好比吴贵媳妇了。则生于2月1日的宝玉没有死却被当成死人好比妖精,经过了被立为太子的遭遇没有死就好比爬过了墙,成了曹宣就好比被吸光精气的吴贵媳妇了。所以28回薛蟠才说出了“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之语(这里的女儿之悲的内涵是:宝玉失去皇子和太子身份流落曹家成了曹宣),宝玉所说的方子中就有一味药是龟大何首乌,司棋就要撞墙而死,等等。

由此就能悟出,贾蔷就是吴贵就是甲寅日的隐语,龄官就是吴贵媳妇就是己未日的隐语。所以作品才写龄官“大有林黛玉之态”。因为2月15日比黛玉的2月12日生日更能代表花朝日的特征。就花朝本身来说,花朝月夕,是取二月中和八月中而来的。因此2月15日就比2月12日更具有二月中的特征了。也就是说,如果以花朝日2月12日作为林黛玉的指代符号的话,那么作为花朝日之一的2月2日就“小有林黛玉之态”了,作为花朝日之一的2月15日也就“大有林黛玉之态”了。这也就是黛玉所居潇湘馆处“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的寓意所在了。这里的“一明”是指黛玉的2月12日生日,“两暗”就是指2月2日和2月15日这两个花朝日了。

蔷字是由金簪画出来的,这个细节其实就是在暗示这个蔷字和金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东西。当我们明白了这里的“雪”的含义,又明白了蔷字的涵义,自然也就不难明白“金簪”的含义了:它是甲子日的隐语,只不过这里的“甲子”是由壬子和甲寅组合成的。所以说到底,这里的金簪就是壬子日和甲寅日的隐语。至于用金簪来喻指甲子的原因很简单:《三命通会》卷一:“甲子乙丑海中金”,《三命通会》卷七:“甲头乙项丙肩求”,由此,甲子就和“金”与“头”产生了关联。而能与人的头发生关联的金饰当然可以是金簪了。由于这个金簪也就是“甲子”是由甲寅和壬子组合出来的,而从壬子到甲寅在太极盘上就是“雪”,所以这个金簪当然就只能是“雪里埋”了!

综上所述,“玉带林中挂”和“金簪雪里埋”其实都是指代了宝玉的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即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的隐语。区别在于,“玉带林中挂”是把壬子、癸丑和甲寅变换成从壬子到甲子,“金簪雪里埋”则是把壬子、癸丑和甲寅变换成将甲子蕴含在它们之中。这就是说,二者的内涵实质上是完全同一的,所以才会出现钗黛合为一图的现象。而使作者这种构思得以产生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太极盘了,次要一点但也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相关的文化知识了,如甲寅水为雨之类。

金钏投井与玉钗之谜

金钏的说法“金簪子掉到井里头”,与“金簪雪里埋”的寓意相同,只是换了另一种说法,而金钏投井则是“金簪雪里埋”的又一种变相说法。

古人把一年中的日子用64卦来分值,称为卦气图。每卦六爻分值六日七分,所以一般来说每卦从头到尾都要经过七个日子。粗略地算,每天就相当于一爻了。把太祖、太宗、顺治登基的四个日子(去掉顺治登基的8月26日)和宝玉的生日、被立为太子日和失去太子身份日连在一起组成一卦,就可以组成水风井卦了。

水风井卦

壬申、庚午—上六爻

庚午、乙酉—九五爻

乙酉、乙卯—六四爻

乙卯、丙戌—九三爻

丙戌、壬子—九二爻

壬子、甲寅—初六爻

如上图,就是这七个日子组成的水风井卦了。成卦的顺序本来是从下往上,我们现在反过来,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往下了。确定每一爻阴阳性质的原则是这样的:1)看该日在卦气图中是阴爻还是阳爻,阳爻只能作为阳爻来使用,阴爻只能作为阴爻来使用。如这七个日子在卦气图中除了丙戌日的6:10分之前是阳爻外,其余都是阴爻;2)看该日的天干是阴干还是阳干,阳干只能作为阳爻来使用,阴干只能作为阴爻来使用;然后根据需要再把这七个日子组成作者所想组成的卦。此卦的上六爻是由这两个日子在卦气图中都是阴爻来确定的,九五爻是由庚午日中的庚为阳干来确定的,六四爻是由这个两个日子的天干为阴干来确定的,九三爻是由丙戌日中的丙为阳干来确定的,九二爻是由两个日子的天干都是阳干来确定的,初六爻是由两个日子在卦气图中都是阴爻来确定的。

现在再看被作者喻为金簪的壬子日和甲寅日,为井卦的初六爻,当然也就好比“金簪子掉到井里头”了。所以所谓的金钏投井而亡,只是通过这个井卦来写宝玉的太子身份而已。所以43回宝玉祭金钏的地方就是在井台上。之所以又在供洛神的水仙庵中,则是因为前述的“龟呈洛浦之灵”的缘故了。

明白这些,才能明白宝玉调戏金钏导致她投井的日期是5月4日却同时又是伏中的缘故了。用十二钗连接法把上述七个日子计算一下:月份是1+9+4-10+2-1×1=5月,日子为1×1+11-1-1-2-4=4日,结果就是5月4日。把月份的计算方法变一下,1+9+4-10+2-1+1=6月,结果又是6月4日了。农历的5月4日是不可能入伏的,但农历的6月4日入伏就是很正常的了。

至于原本要用黛玉生日作的两套衣服,结果用了宝钗生日作的两套衣服来给金钏装裹这个细节的内涵,和黛死钗嫁的内涵是一样的。此时黛玉生日的两套衣服是指1661年的1月2日和3日,宝钗生日的两套衣服是指1661年1月3日和4日。这就是说,黛玉的生日衣服是指宝玉确实是顺治所立的太子,宝钗的生日衣服则是指宝玉瞬间就失去了太子身份。等等。

现在再来揭开钗黛合一即“玉钗”之谜的谜底也就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副对联的内涵,就比较容易些了。根据上面的论述不难悟出,“玉钗”应该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征。现在把代表宝玉的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即1661年1月2日壬子、3日癸丑和4日甲寅,都放到太极盘的子位、丑位和寅位,然后再看太极盘上连接这三个日子的一小段弧线,子位和寅位到圆心的两条直径线,这三条线段展开为平面图,就好比匣子中的匣字的外框部分了,而“匣子”是由这个外框部分和“甲子”构成的。匣子就是装东西的椟。因此,从壬子到甲寅即上述代表宝玉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在太极盘上的形状就是“玉在椟中”了。再把康熙登基的己未日放到太极盘的未位,壬子、甲寅和己未日就形成了一个人字形的玉钗的形状:未位到圆心的半径好比钗柄,子位和寅位到圆心的半径好比钗头。因此,若把这个太极盘比作装首饰的奁盒,这三个日子就好比“钗于奁内待时飞”了。

上面联系相关情节,对钗黛合为一图即“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之象的内涵作了简单的索隐式的考证说明,至于“可叹停机德,勘怜咏絮才”如何从七夕和三春的角度巧妙地写出了宝玉的太子身份的,就只好留到别的文章中去谈了。

参考文献:

「1」:张晓琦,宝玉原型新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2)。

「2」:康熙实录(1)「M」,台北,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1968,45。

「3」:张晓琦,红楼梦五个书名之谜「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

「4」:张晓琦,宝玉等人命名与康熙帝位关系考「J」,龙江社会科学,1996(1)。

「5」:古今图书集成(32)「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34,4。

【原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6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