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张英基
摘要:世界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中国蹴鞠运动源于齐国古城临淄,这已成定论。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蹴鞠运动的载录与描述,更进一步证明了“世界足球运动源于中国”的这一结论。

关键词:足球源于中国唐宋诗词蹴鞠

中国古老的蹴踘运动和习俗,从春秋战国时代的齐都临淄开始,到汉、唐发展兴盛,又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这在唐宋诗词的文学作品中也均有反映。

唐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的技术也有所改进。唐代的制球工艺,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气球”,把由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其形体更圆了;原来“以皮为之,中实以毛”的“鞠”,改为用八片皮子制成球壳,内放置动物的膀胱作气囊,用口吹气,由于很费力,后改为“打揎法”。明•汪云程《蹴鞠图谱》曾介绍“打揎法”:“打揎者,添气也,事虽易,而实难,不可太坚,坚则健色浮急,蹴之损力;不可太宽,宽则健色虚泛,蹴之不起;须用九分着力,乃为适中。”健色是指的球,打揎是用一种鼓风箱来打气。说明当时对球的气压已有规定。但对球的体积并无记载。改用“气球”有利于腾跃,能增加比赛的精彩。气球在世界上也是我国第一个发明。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国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宋代,较我国唐代晚了三、四百年。

球体制作工艺的改进,带来了蹴球方法和技术的变革。汉代因球内充塞毛发为实心球,比较重,不可能踢得高,所以球门是就地建筑,所谓“穿地为鞠室”就是这个意思。而唐代的球体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各用两根高达数丈的竹竿插在地上,上面张网,形状像个“门”字,以防球从门上面飞远,称之为“络网为门以度球”。在踢球方法上,汉代是分队直接对抗比赛,“僻脱承便,盖象兵戍”。双方队员对阵,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而唐代则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了,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球射入门的“次数多者胜”。

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对此有简单的说明:“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两队采用脚踢对抗进行攻守,设有裁判官执法,据明•汪云程《蹴鞠图谱》在“球门射规”一节中规定:以射进球门的球数多少决定胜负。在该书中设有“都部署校正”和“杜司”两个正副裁判职。李尤《鞠城铭》中还载有裁判原则,诸如“不以亲疏,不可阿私,端心平息,莫怨是非”等。指出裁判员应撇开亲疏关系,不存偏向,公正明辨做出裁判。然而竞赛规则没能流传下来,只能根据一些描写竞赛场面的文字记载加以推断。

唐代蹴鞠运动设有四种游戏方式:其一,为“打鞠”,为不用球门的比赛(《戏球场科范》)。比赛时不限人数,各自独踢,身体各部位均可代替两足触球,以球不落地、连续触球次数多者为胜。其二,为“白打”,即白打场户的蹴鞠游戏。比赛时中间挂网,可二人对踢或多人对踢,并出现了女子参加。其三,为“跃鞠”,不用球网、球门,相互追逐奔走,以踢球次数多且高者为胜。其四,为设一个球门的比赛,球门两根立柱设在场地中央,高约三丈。每队七人,规定只站在自己球位上踢,不准跑动换位。由一个队的“球头”将球抛踢过门,而另一队球员用规定姿势接住球,若能将球回踢过门则为胜,双方交替进行。

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争夺、奔跑,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蹴球活动。女子蹴球的踢法不用球门,以踢得高、踢出花样为能事,俗称为“白打”。

唐•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诗就描绘了寒食节蹴鞠的习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诗中写高超的蹴踘技巧,可以玩出各种花样,男儿们此时不免要炫耀其身手:“蹴踘屡过飞鸟上”,可见踢球之高;而女孩们则穿着打扮入时,于垂杨中荡起秋千,“秋千竞出垂杨里”,有如飞仙一般,吸引了众多少年的目光。

唐•杜甫的《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了当时我国各地均有蹴鞠活动的习俗。

蹴鞠不仅在民间十分盛行,而在宫廷内也是如此。唐•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就有五首描述了皇宫蹴鞠运动的情景:

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为报诸王侵早入,隔门催进打球名。

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走马犊车当御路,汉阳宫主进鸡球。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唐代每年的寒食清明节,从民间到皇宫都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都要郊游或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以消除寒食吃冷食的积滞。王建的《宫词》,描写在寒食清明节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蹴球为乐,并为此还能得到些奖赏。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诗有“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等句。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六曰:“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王建在《宫词》中亦说:“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寒食内人长白打”等。韦庄的《长安清明》诗曰:“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等等,均为写宫中的蹴鞠活动,宫女并为此而得到不少的赏钱。

唐•白居易的《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诗有“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句,写雨过天晴,蹴鞠场上“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的情状。

唐•刘禹锡的《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其四诗曰:“何处深春好?春深大镇家。前旌光照日,后骑蹙成花。节院收衙队,球场簇看车。广筵歌舞散,书号夕阳斜。”诗中五六两句写当时达官贵人在蹴鞠场上观看蹴鞠的盛况,球场旁边聚集着许多观者的车辆。

唐•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诗曰:“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高阁。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则写军中的蹴鞠运动。这表明唐代除了民间和王宫有蹴鞠风习,而军队中亦开展了这一蹴球活动。

唐•李绅《拜三川守诗序》曰:“又里巷比多恶少,……或差肩追绕击大球,里言谓之打棍谙论。”此所谓“打棍谙论”,属于蹴鞠运动中的“打鞠”玩法。

晚唐•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诗曰: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熏。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韦庄《长安清明》诗曰:“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唐僖宗李儇嗜好骑马、斗鸡和蹴鞠,被称为“蹴鞠皇帝”。他曾得意地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他有时一玩就是二三个时辰,连饭都忘了吃,急得身边的太监侍女们团团转。他还多次勒令地方官员举荐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宫陪他击球,有不少人因善于蹴鞠而被封为封疆大吏。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碹赢了球,被封为西川节度使。当然,也有许多人因踢球失误而丢掉了性命的。

玩物必丧志。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长恒起义,随后黄巢响应。起义好不容易平息后,田令孜又专权,蹴鞠皇帝常常和亲信们谈起朝政而泪流满面。光启元年(885年),李克用进兵长安,唐僖宗四处逃命,文德元年(888年),这位“蹴鞠皇帝”忧愤而死。

宋代是蹴鞠运动最流行的时期,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个球迷。元代绘画《宋太祖蹴鞠图》中的蹴球者,皆为皇室贵胄。明代画家文征明为此画写的跋文中指出:右一身材矮胖、头戴巾帻正在蹴球者,即为赵匡胤。

宋代蹴鞠运动从整个社会各阶层,上至皇帝、宫室,下到城市百姓,都乐此不疲,这从宋人笔记诗词及文物遗存中可见一斑。

《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戊子,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

《宋史•李邦彦传》:“邦彦俊爽,……能蹴鞠……自号李浪子”。

《三朝北盟会编》(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毬……”

《东京梦华录•驾辛宝津楼宴殿》载:“琼林苑宴殿南面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毬之所。”

《西湖老人繁胜录》:“宽阔处踢球。”

《梦梁录•社会》:“更有蹴鞠、打球、射水弩社,则非仕宦者为之,盖一等富室郎君,风流子弟,与闲人所习也。”

《都城纪胜•社会》:“又有蹴鞠打球社……”

《武林旧事•诸色艺人》中“蹴毬”,列出了“范老儿”等五位高手之名。

宋初潘阆为人浪漫,性格豪纵,不拘一格。他的诗也多浪漫色彩,其诗云:“散曳醉僧来蹴鞠,乱拖游女上秋千。”其狂篇醉吟,于此可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蹴鞠运动。

宋代还出现了专门的蹴鞠组织,且有严格的社规。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把民间球会称为“齐云社”或“圆社”。“齐云社”直到明代施耐庵写《水浒传》还提到。南宋掌故家陈元靓曾言:“若论风流,无过圆社”,“齐云一社,三锦独争先。”

宋•赵文的《莺啼序(有感)》词曰:

膏残夜久,月落山寒,相对耿无语。恨前此、燕丹计早,荆庆才疏,易水衣冠,总成尘土。

斗鸡走狗,呼卢蹴鞠,平生把臂江湖旧,约何时、共话连床雨。王孙招不归来,自采黄花,醉扶山路。

宋•赵文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转官球)》词曰:

白玉磋成,香罗捻就,为谁特地团团。羡司花神女,有此清闲。疑是弓靴蹴鞠,刚一踢、误挂花间。方信道,酴醿失色,玉蕊无颜。

凭阑。几回淡月,怪天上冰轮,移下尘寰。奈堪同玉手,难插云鬟。人道转官球也,春去也,欲转何官。聊寄与、诗人案头,冰雪相看。

宋•葛长庚的《沁园春》词曰:

吹面无寒,沾衣不湿,岂不快哉。正杏花雨嫩,红飞香砌,柳枝风软,绿映芳台。燕似谈禅,莺如演史,犹有海棠连夜开。清明也,尚阴晴莫准,蜂蝶休猜。

朝来。应问苍苔。甚几日都成锦绣堆。念四方宾友,不堪渭树,一年春事,已属庭槐。宿酒难醒,多情易老,争奈传杯不放杯。如何好,看秋千戏剧,蹴鞠恢谐。

南宋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也描写过蹴鞠运动的盛况:“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其《残春》诗曰:“江鮆堆盘粔籹香,山家节物亦穷忙。桑间葚紫蚕齐老,水面秧青麦半黄。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又《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未论日远长安近,且喜南山天际横”的诗句等等。

参考文献:

《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全宋词》,中华书局1997年版;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9年版;

《管子学刊》,2004年第3期;

《足球起源地探索》,中华书局2004年版。

2006.02.08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